图一:大成殿的巨大龙柱,位于前廊,共建有10根盘龙石柱,其石来自于曲阜管勾山附近,以深浮透雕的形式雕制,极为精美。
图二:岛崎役治离开泰安之后来到了曲阜,这是在孔庙圣迹殿里拍摄的孔子画像,是由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绘孔子像的石刻本。其上文字为“先师孔子行教像”,右上方题写:“德侔天地,道冠古今,删述六经,垂宪万世”,左下方落款为:唐吴道子笔。
图三:在孔庙的大成殿前,此殿唐朝时被称为文宣王殿,到宋朝时扩建,被宋徽宗取“孔子之谓集大成”之意改名为大成殿,照片中是清雍正年间重修。
图四:孔庙大成殿前的丹陛石,刻龙形于其上,足见孔庙的等级之高。
图五:在大成殿之后的孔子与夫人的寝殿,四块石碑分别刻有“万世师表”字样,这是清乾隆帝的手书。
图六:孔宅故井相传是孔子吃水之井,照片是明代修筑的井台,旁边一碑上面刻有“孔宅故井”四字,井旁的碑亭立有清乾隆“故井赞”之碑,他在位期间,8次来到曲阜,其中5次取井水一饮,并写有《孔宅井赞》:“疏食饮水,曲肱乐之,既清且渫,汲绳到兹,我取一勺,以饮以思,呜呼宣圣,实我之师。”
图七:秦朝始皇帝焚书坑儒,尽毁天下书,孔子九代孙孔鲋,将《论语》《尚书》《孝经》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,西汉年间拆墙从而面世。
图八:位于大成殿前的杏坛,相传是孔子曾经在这里讲学,庄子在《渔父篇》中写道:“孔子游于缁帷之林,休坐乎杏坛之上。弟子读书,孔子弦歌鼓琴。”,宋朝之前此处为大成殿,到孔子第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,移建大成殿,在其旧址“除地为坛,环植以杏,名曰杏坛”。
图九:在杏坛的东南隅,相传这株桧树为孔子亲手栽种,历经千年曾经枯死,到隋朝时复生,唐朝时又枯,至宋仁宗时又复生,辽金时被火焚,到元朝时又生,明朝时又枯,清雍正时又生。
图十:孔庙内的太和元气坊,位于棂星门和“至圣庙”坊之间,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